-
【2022年嘉兴招商】浙江省嘉兴力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赋能的嘉兴实践
浙江省嘉兴力促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赋能的嘉兴实践 一、碳减排贷款:绿色金融的创新案例 近日,建行嘉兴分行为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发放碳减排贷款 2.9 亿元,同时促成集团子公司建银国际与企业直接对接,最终建银国际对企业首轮股权投资 2 亿元,贷款预计可带动企业减少碳排放 8.9 万吨。 合众新能源汽车是一家创新型科技公司,在了解到企业准备研发新一代高效节能驱动电机后,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第一时间指导建行嘉兴分行积极争取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加快授信对接,疏通融资渠道。该笔业务也是建行系统全省首笔碳减排母子公司投贷联动业务。 二、政策支持:金融服务的精准发力 今年初以来,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惠企纾困帮扶力度的若干意见》,推动地方财政部门加强配套贴息力度、联合嘉兴市信保基金与相关银行签订汇率避险增信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两项政策工具落实情况全面自查等工作,引导更多银行加强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撬动金融杠杆。 这些政策措施旨在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通过加大贴息力度,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通过汇率避险增信战略合作,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通过开展政策工具自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 三、产业支撑:实体经济的发展根基 嘉兴市一直将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根基,大力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就是嘉兴市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其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嘉兴市通过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完善产业配套设施、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吸引了一批像合众新能源汽车这样的优质企业落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电池生产到整车制造,从零部件供应到销售服务,嘉兴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未来方向: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未来,嘉兴市将继续深化金融与产业的融合,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绿色产业、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同时,嘉兴市将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通过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等方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
2022-02-24
-
【2022年嘉兴招商】嘉兴建筑业施工总产值增速位列浙江第一:装配式建筑的领跑之路
嘉兴建筑业施工总产值增速位列浙江第一:装配式建筑的领跑之路 一、产业规模与增长动力 2021 年,嘉兴市建筑业实现施工总产值 1393.7 亿元,同比增长 14.2%,增速位列浙江省第一。其中,装配式建筑成为主要增长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 1304.28 万平方米,完成率达 163%,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首位,推动建筑业向绿色化、工业化转型。 二、装配式建筑:政策驱动与技术突破 嘉兴市将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业转型的核心抓手,出台《嘉兴市装配式建筑发展专项规划》,明确 2025 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 40% 的目标。通过土地出让 “装配式建筑条件前置” 机制,要求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装配式建筑比例不低于 30%,同时给予装配式建筑项目容积率奖励、墙改基金返还等优惠政策。 在技术层面,嘉兴培育了浙江中创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成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5 个,形成从 PC 构件生产、装配施工到装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例如,嘉兴国际商务区某项目采用 “三板体系”(预制外墙板、叠合楼板、楼梯板),施工周期缩短 45 天,现场施工人员减少 60%,建筑垃圾减少 80%。 三、产业协同:全链条集成与市场拓展 嘉兴市推动建筑业与房地产、建材产业协同发展,建立装配式建筑供需对接平台,引导房企与构件生产商直接签约,降低中间成本 15% 以上。同时,积极拓展省外市场,2021 年装配式建筑省外施工面积达 200 万平方米,占全市总量的 15%,主要分布在江苏、上海等地。 四、未来展望:打造建筑工业化示范城市 嘉兴市目标到 2025 年,实现建筑业施工总产值突破 2000 亿元,装配式建筑占比达 40%,培育 10 家年产值超 20 亿元的建筑工业化企业。通过深化与上海、苏州等地的产业合作,共建长三角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制定区域统一的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力争成为全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标杆城市。 参考资料: [1] 嘉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业发展年度报告 [EB/OL]. http://zjj.jiaxing.gov.cn 10. 湖州市一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1%:温和通胀下的结构分析 一、总体态势与环比变化 2022 年 1 月,湖州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1%,涨幅较上月回落 0.6 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 0.7%。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现 “五涨一降二平” 格局,反映出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但整体通胀压力可控。 二、分类解析:结构性上涨与局部回落 食品烟酒类:同比上涨 2.3%,是拉动 CPI 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鲜菜价格因冬季供应减少上涨 12%,畜肉类价格受生猪产能调整影响上涨 5%,鲜瓜果价格因反季节水果需求增加上涨 4%。但粮食价格保持稳定,同比涨幅仅 0.5%,体现了保供稳价政策成效。 交通通信类:同比上涨 1.8%,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汽油、柴油价格分别上涨 9% 和 9.5%,推动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攀升。同时,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带动车载电器价格上涨 3%,而传统燃油汽车促销力度加大,价格同比下降 2%。 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同比上涨 3.2%,主要受金银珠宝、手表等奢侈品消费回暖影响,春节期间珠宝首饰销售额同比增长 25%,带动相关价格上涨。 教育文化娱乐类:同比下降 0.6%,受寒假期间线下培训需求减少影响,教育服务价格下降 2%,但电影及演出票价格因春节档影片上映上涨 5%,呈现结构性分化。 三、政策应对:保供稳价与消费提振 湖州市发改委采取多项措施稳定物价,包括启动冬春蔬菜储备制度,投放储备蔬菜 500 吨,平抑鲜菜价格波动;加强市场价格巡查,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发放春节消费券 1 亿元,重点支持餐饮、零售等领域,刺激居民消费。数据显示,1 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8%,消费回暖态势明显。 四、未来预测:温和通胀延续 预计 2 月受春节后需求回落影响,食品价格涨幅将收窄,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可能继续传导至交通通信、生活用品等领域。湖州市将持续监测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走势,确保全年 CPI 涨幅控制在 3% 以内,同时通过稳就业、促增收等措施,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22-02-21
-
【2022年嘉兴招商】嘉兴市:制造业转型示范项目领跑全省的背后逻辑
嘉兴市:制造业转型示范项目领跑全省的背后逻辑 一、省级示范项目的嘉兴答卷 在 2022 年度浙江省生产制造方式转型示范项目公示名单中,嘉兴市 25 家企业入围,占全省 14.6%,数量位列全省第二。该项目聚焦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制造为导向,旨在打造 “未来工厂”。嘉兴入围企业涵盖光伏新能源、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如浙江昱能科技的分布式光伏逆变器智能化生产项目、加西贝拉压缩机的绿色工厂升级项目,均体现了嘉兴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二、产业基础与政策导向 嘉兴的突出表现源于其深厚的制造业根基。作为长三角核心制造业基地,嘉兴规上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40%,形成了 “415” 先进制造业集群(4 个万亿级产业、15 个千亿级产业)。政策层面,嘉兴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 规划》,设立 10 亿元产业转型基金,对入选省级示范项目的企业给予最高 1000 万元奖励,并优先保障用地、用能指标。例如,入围企业浙江生辉照明通过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升 40%,能耗降低 25%,获得专项奖励 800 万元。 三、转型路径与典型案例 嘉兴的制造业转型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智能化渗透全链条,如桐昆集团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聚酯纤维生产全流程数字化,产品优等品率提升至 99.5%;二是绿色化成为硬指标,蓝特光学建立行业首个零碳工厂,光伏自发自用率达 70%;三是服务型制造崛起,雅莹集团从服装制造向 “设计 + 品牌 + 供应链” 综合服务商转型,服务收入占比从 10% 提升至 35%。这些实践为全省制造业转型提供了 “嘉兴样本”。 四、未来目标与区域协同 展望未来,嘉兴计划到 2025 年培育 50 家省级以上制造业转型示范企业,建成 10 个 “未来工厂” 和 100 个智能车间。在长三角协同方面,嘉兴与上海、苏州共建 G60 科创走廊先进制造业产业联盟,2021 年联合实施跨区域转型项目 17 个,涉及总投资超 200 亿元,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
2022-02-21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